青年报logo
青年报广告

两会进行时·聚焦青年高质量发展

日期:[2023-03-09] 版次:[A02] 版名:[青年看两会]

本报记者 郑巧蓉 见习记者 陈天旭

3月4日-3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

两会上,各地代表、委员为社会发展问题建言献策,其中不乏与青年息息相关的民生热点,在青年群体中引发热烈反响。

两会召开,青年都关注什么?

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于两会召开前夕发布的《2023全国两会调查》显示,教育、就业、住房等在青年最关心议题排名中居于前列,一起来看看青年都在关心哪些热点议题吧:

教育方面,义务教育入学政策是否变动、“双减”政策实施后学校教育质量如何等议题是不少学生家长的目光所向;

就业方面,青年最关心的是性别学历年龄歧视的消除、就业能力与岗位需求相匹配的解决方式、选择灵活就业后缺乏社会保障及配套政策支持;

住房方面,青年人呼吁毕业生住房补贴落实,以及促进房价平稳、防止无序扩张,减少年轻人安居压力;

消费方面,有更多青年希望能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健全商品质量标准体系,并对“消费券”活动很感兴趣;

医疗卫生方面,疫情防控新形势、扩大医保报销范围、推进“互联网+”医疗建设、建设基层医疗队伍等是青年比较关注的问题。

女性生育保障方面,许多青年关心职业发展、产后身体和心理恢复、婴幼儿托育服务的发展状况等。

调查显示,除以上议题之外,经济、养老、婚恋、国家安全、妇女权益保障、科技创新、乡村振兴、青少年心理健康、环保生态、公共卫生等领域也受到了青年群体的广泛关注。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议提到:

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

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


代表委员齐出策 青年热点话题盘点

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纷纷针对目前社会各领域工作出谋划策,其中就包括了不少与青年切身相关的热点话题,让青年在新时代的奋斗与发展更显底气十足。

多种举措促青年就业

今年全国两会上,共青团中央提交了团体提案《关于精准帮扶地方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毕业生就业的提案》(以下简称《提案》),促进一般院校低收入家庭学生充分就业。近年来,共青团中央在长期走访调研中发现,困难家庭的一般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更显弱势,其虽具有迫切的就业意愿,却缺乏相应的能力素质与职业规划。

“无差别的大学生就业服务,对缓解这一群体的就业困难作用有限。”《提案》指出,要建立健全精准识别机制,提供个性化差异化就业帮扶,提升这部分青年的职业素养、社会认知;支持一般院校有组织地为低收入家庭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帮助他们锻炼技能;科学动态追踪帮扶对象状态,掌握其具体需求与情况变化。

《提案》还建议,利用政策性、公益性岗位拓宽定向支持就业渠道,推动高校毕业生深入基层开展服务,为毕业生缓解“就业难”问题。

青年就业能力与岗位需求不匹配,也是不少年轻人在求职过程中的痛点。全国人大代表周冲在工作中观察到这一现象,在今年两会上提出了“支持国有企业筹办技工院校”的建议。周冲表示,在教育阶段做好实地融入可以使学生的知识与市场需求深度融合,企业自办院校的毕业生在进入企业工作时也能上手更快、成长周期更短。

而针对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性别歧视现象,全国政协委员彭静建议人社部完善妇女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就业机制,指导督促用人单位落实女性职工特殊劳动保护、平等享受晋职晋级等制度;同时强化监察执法,规范劳动用工。

乡村振兴提供青年舞台

经过八年持续努力,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也有不少代表就乡村振兴发展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叶美兰提出,让更多数字化人才服务乡村振兴。她表示,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之一,希望能对农业农村数字化青年人才的培养成长需求和规律进行研究,打造系统的人才培养和供应模式,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青年人才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张天任则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出发,建议引导大学生入职高素质农民队伍,为乡村振兴、农业发展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全国人大代表、90后“新农人”沈燕芬围绕青年农机手职称评定、技能培训以及农民合作社参与农村基础公共服务管理提出建议。她表示,务农岗位上的青年较为稀缺,希望能为“新农人”打造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

关心青少年教育与成长

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体系愈发完善、志愿者队伍愈发壮大,让社会上形成了“人人可志愿,志愿为人人”的良好风气。全国政协委员、共青团中央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书记张朝晖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带来了一份《关于支持、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提案》,他表示,志愿服务是中小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立德树人的生动载体,也是落实教育“双减”的有效举措。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至今已一年有余,在得到了家长、学校及社会各界认可的同时,也出现了家长需要专业指导、主体责任难以落实等问题。针对这些情况,全国政协委员燕瑛建议,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牵头编写全国统一的家庭教育教材,弥补和解决各地区的家庭教育在学术和科研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帮助《家庭教育促进法》更好地落实。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获得了多名代表委员的关注,他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专业化服务供给不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和诊疗体系缺乏协同、适合一线教师在实践中使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缺乏。针对这些情况,他们建议构建“家校社”协同管理机制,做到早干预、早转诊、早治疗,做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评估工作及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密切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

多方思考助青年减轻生育焦虑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2年的人口出生率为6.77%,自然增长率为-0.6%。近60年来,我国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现象,这一问题的背后,是适龄青年的生育意愿持续走低。

针对这一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贺丹提出,应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她表示,“鼓励年轻人生好、育好第一个孩子,才是解决低生育问题的破题之处。”同时,贺丹也希望在中小学生教育阶段加入性别平等、生殖健康等课程教育,不流于形式,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生育观。

全国政协委员蒋胜男则另辟蹊径,从劳动者休息时间的角度看待生育率下降的问题。她认为,近年来企业的超时工作问题使得青年没空婚恋、育儿,从而导致社会婚育率普遍下降。针对这一情况,蒋胜男建议,应加强落实劳动法对劳动者休息权的保护,这既有助于改善婚育率的整体状况,也有助于部分消费者的再消费能力增长,促进国民经济水平提高。


青年话题引热议  广州聚焦青年发展

两会上提及的不少话题,与青年发展切身相关。近年来,广州注目青年奋斗历程,在青年发展方面屡出新招,努力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

为助力青年创业,《广州市青年创新创业促进条例》于3月1日起实施,推动青年创新创业立法工作在全国属首创。《条例》重点把握青年创新创业遇到的实际困难,为创业青年打造开放包容的制度环境,为青年创业成长全周期提供系统全面的服务。

在毕业生住房保障方面,广州市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中心在团市委指导下推出“湾区青年驿站”青年安居服务品牌,联合公寓企业共建“湾区青年驿站”16家,着力为求职青年们解决找房难、租房贵问题。据统计,目前“湾区青年驿站”已为近550名青年减免租金逾84万元,减免押金近94万元。并在毕业季推出“大学生毕业生租房大礼包”活动,提供0押金等系列租房优惠,缓解求职高峰住房压力。

鼓励青年人才投身乡村振兴是两会上热议的话题,广州乡村振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毛杰对此深有感触。近年来,毛杰通过广州乡村振兴基金发起了广州第一所乡村人才学院,迄今累计培训4000多人次;深耕“培育乡村青年CEO‘蜜蜂计划’”,致力于为乡村培育更多有技能、懂经营的青年CEO,构建青年乡村人才生态圈,帮助各类青年人才投入乡村振兴的事业中,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坚实的支撑和保障。

对新业态劳动者的权益保障,也在两会上数次提及。近年来,广州逐步建立健全劳动争议多元化解机制,聚焦网约车司机、外卖员等新业态劳动者关于劳动关系、劳动保护方面的问题,建立广州市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法律援助工作站,全方位维护劳动者权益。

关于我们 | 存档

版权所有广州青年报社

粤ICP备15101105号

粤公网安备 44010402001382